2024年动力电池市场概况

  新闻资讯     |      2024-11-08 15:57

  2024年动力电池市场概况动力电池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提供动力的电池。与传统的消费电子电池(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相比,动力电池需要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强的安全性能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动力电池可以分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在实际使用中,动力电池通常采用锂离子技术,主要因为其具有相对更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具体而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在150-300Wh/kg(瓦时/千克)之间,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200Wh/kg以下,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200-300Wh/kg之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000-3000次充放电循环,循环寿命约为24万公里。此外,高端的锂离子电池可能接近350Wh/kg。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如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也在研究和开发中,旨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增强安全性。动力电池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汇睿咨询整理的资讯,全球正处在研发中的固态电池则有望达到400Wh/kg-600Wh/kg。本文主要聚焦于锂离子动力电池。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汇睿咨询的测算,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92.51亿美元,并将在2024-2030年的预测期内以26.96%的复合增长率(CAGR)高速扩张,到2030年达到5277.60亿美元。虽然近期有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呈现退潮态势,但是全球电动化势不可挡。美国及其他新兴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低位J9九游会官方网站,长期空间广阔。目前新能源车产品力已领先于燃油车,未来随电池技术持续迭代,规模化效应+技术降本加持下,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油电平价时点有望加快临近,性价比优势愈发凸显将驱动渗透率将进入加速上升期。

  从需求端来看,景气度持续回暖,新能源车销量整体稳健增长,同比增速虽放缓但渗透率提升趋势依旧强劲。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此外,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渗透率从5.4%一路攀升至31.6%,预计2024年将接近40%。全球对于新能源车的持续性优惠补贴政策将给动力电池行业的中长期需求带来一定的支撑。而特斯拉改款Model Y、极氪 007、问界 M9、小米汽车等诸多爆款车型陆续落地上市也持续带来了新能源车行业的关注度。此外,汽车无人驾驶方向的海量资金投入,逐渐明朗的智能化趋势,城市 NOA、800V 快充技术持续渗透,以及全球对于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如火如荼,都在引导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良性局势。

  从供给端来看,根据汇睿咨询的报告,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91.16GWh,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的出货量为648.9Gwh,占比为72.82%。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欧洲和美国对锂离子电池制造设施的大规模投资,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将缓慢下滑至68%,而欧洲的产量占比将提升至11%左右。

  汇睿咨询的报告显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家企业市占率(CR5)约为80%,前十家企业市占率(CR10)超过93%。其中宁德时代稳居龙头,市占率36.8%,比亚迪表现亮眼实现了快速增长并也已经实现了15.8%的市占率。

  二线厂商份额变动出现分化。其中中创新航、亿纬锂能份额同比提升,主要由于配套客户广汽埃安、哪吒等销量增长较 优所致,其他二线厂商因客户销量表现而装机量有所波动下滑。二线电池厂商能否延续高速增长并有望跻身一线队列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抓住车企供应链再平衡趋势+短期内技术迭 代放缓带来的产品性能差异缩小的窗口期,绑定头部主机厂扩大出货规模,并通过供应优质客户提升自身技术与生产能力,尽力缩小与龙头差距。

  此外,随产业链竞争日益加剧,客户销量规模不确定性随之提升,在单一客户或单一装机车型销量下滑时,二线厂商业绩受冲击的风险相对偏 高。二线通常加深与核心客户绑定,并同步拓展新客户以对冲风险,如亿纬锂能持续推进与广汽埃安合作同时,通过切入供应哪吒实现对 大客户冲小鹏销量的下滑。

  中国主要厂商在全球市场上市场份额占比整体呈上涨趋势,压缩韩国和日本厂商份额。据统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在美国的产能规划将超90GWh,日本将超20GWh,东南亚国家将超10GWh,德国和西班牙的产能规划均超50GWh,而匈牙利和土耳其将成为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布局产能的主要增量贡献者。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各电池企业通过深入挖掘海外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产能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得到持续提升。中国的厂商有望凭借中国锂电产业链技术与成本端强大的竞争优势,充分受益海外市场优于国内的竞争环境与利润空间,持续分享全球电动化浪潮红利。

  目前,中国及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动力电池的供应能力远超市场需求量,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急剧下跌的局面。价格下跌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在商业模式变革、行业规范性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动力电池的有效产能增长超100%,供远大于求。动力电池及材料价格普遍同比下降超40%,企业毛利下滑严重。“价格战”下的利润挤压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预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CR5和CR10将分别达到90%和98%。

  据市场消息,由欧洲车企Stellantis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道达尔能源联合成立的电池公司Automotive Cells Company(简称“ACC”),近期暂停了其欧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厂的项目建设,并将重新评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将转向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路线亿欧元的欧洲电池独角兽——法国初创公司Verkor近日表示,将加快法国低碳电池生产,以服务欧洲市场。

  近年来,伴随技术的创新,中国企业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电池包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海外市场上三元锂电池是主要技术路线,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优势,海外汽车整车厂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在兼顾电池包高性能和降本趋势下,配套或换装磷酸铁锂电池的风向正在从中国逐渐向全球蔓延。对于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流技术路线的中国厂商来说,未来在海外市场上份额占比有望继续上涨。

  2023年新上市A级以上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普遍超过500公里,可基本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充电性能发展相对滞 后,同时续航里程提升带动的出行场景增多,补能效率与便捷性成为了制约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亟待解决的核心痛点。

  2023年8月16日,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常温状 态下10分钟可充至80% SOC。自此之后,欣旺达、巨湾技研等快充电池产品也陆续发布落地。与此同时,2023年小鹏 G6、阿维塔12、埃安昊铂GT等满足800V+3C以上高压快充的高端车型密集上市实现量产交付,行业高压快充需求开始加速释放。事实上,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体系,成本与售价仅略有提高,相较过去高端车型普遍采用的三元材料体系的快充方案,从成本端有效改善了快充技术应用的经济性问题,使快充电池不再止步于高端车型与选配,更有望广泛下沉成为新能源普通车型的标配产品。而应用端快速发展下补能需求痛点将长期存在,车端与电池端快充下沉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作为下一阶产品力竞争的核心要素,各电池厂商将加速推进快充电池的平价化发展。

  在电动两轮车方面,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远超铅酸电池,同时相较锂电池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与低温性能,可有效减少自燃安全事件的发生并提升冬季使用性能表现。2021年7月爱玛科技在经销商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自行车,标志着钠电池电动自行车从示范开始走向量产。随着2023年雅迪科技/台铃集团等头部两轮车企业陆续发布各自搭载最新钠电池的旗舰产品,钠离子电池正在逐渐应用落地。

  在A级以下新能源车市场中,主要产品特征为售价低且对续航里程要求较低,但相对价格敏感性较高,钠电池凭借资源端优势备受市场关注,多款小型新能源车产品陆续推出。2023年2月,江淮汽车推出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思皓EX10花仙子车型样车,实现了钠离子电池从0到1里程碑式的正式装车。奇瑞QQ冰淇淋与江铃羿驰玉兔两款分别搭载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钠离子电池的车型上榜,标志着钠电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应用即将进入到正式量产阶段,同时比亚迪等车企也正加速推进钠电在A00级车型的应用。未来随规模效应推动成本逐步下降,钠电池在小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据统计,已有包括亿纬锂能、特斯拉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计划在2024年量产大圆柱电池,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规划合计超100GWh。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不仅加速了电池技术的进步,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安全性。这一技术路径在性能、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2020年9月发布4680电池以来,特斯拉一直在推动其量产装车进程。相比2170电池,4680电池的单体能量提高了5倍。特斯拉今年1月表示,今年将成为4680大圆柱电池重要的产能增长年,将在2024年三季度新建4条4680电池产线。实上,除特斯拉外,我国多家企业也正密集布局大圆柱电池。1月31日,搭载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的江淮瑞风RF8正式上市,成为继江淮钇为3、特斯拉Cybertruck后,又一款搭载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车型。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大圆柱电池单体比小圆柱电池要大5—6倍,系统集成难度相对较低,集成效率会更高。同时圆柱电池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标准较为统一,后期的能量密度也会较高,并且制造成本相对软包等也会更低。”大型化是圆柱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据了解,大圆柱电芯体积变大,需要的电池单体数量下降,焊接配件相应减少,提高电池成组效率,简化BMS管理难度;在性能方面,大圆柱电池较大的尺寸使得金属外壳占比降低、正负极活性材料的比例上升,能量密度提高。

  目前在我国,车企和电池相关企业普遍采用短期聚焦半固态电池技术,半固态先行放量投入市场,同时产业链中下游绑定共同研发,卡位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预计2030年实现全固态商业化。在2024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内的企业研发和布局步伐进一步加快。2024年4月份,太蓝新能源成功制备车规级全固态电池,正在建设相关生产线,预计本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本年,矿业巨头紫金矿业也正式入局固态电池行业,投资超5亿元建设紫金长沙新能源新材料实验基地。此基地于2024年6月24日开工,固态电池便是此基地的重要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之一。2024年5月29日,中国政府相关部委牵头,或将投入60亿元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其中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6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将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推进。

  固态电池被视为动力电池的一场颠覆性。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近几年来固态电池快速“升温”,全球多个国家相关企业均在争抢固态电池最先量产的“荣誉”。相对于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不再使用液态电解质,取而代之的是热稳定性高、不易燃的固体电解质,因而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固态电池还能兼容更高性能的正负极材料,可以大幅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使电动汽车实现更高续航里程。此外,固态电池还具备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好的温度适应性,使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更快、使用场景更多元。基于上述优点,行业内认为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使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电池回收产业逐渐兴起。据预测,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达22.2GWh,2025年可达33.5GWh,预计到2030年全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200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将超60%,三元电池占比超35%,其他占比不到5%。对于产业而言,这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表明全社会对于电池回收报废有着巨大的需求;而对于产业参与者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电池回收商机。

  未来,如何合理处理和处置废弃动力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际政府组织已采取相应措施并颁布相关条例,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化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研发。此外,中国电池回收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已初具雏形,已有车企、电池企业、专业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回收、交易和处理等方式积极参与,不断打磨自身商业模式并探索业务创新可能,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和进步。

  报告的内容:报告系统地统计了全球与中国市场动力电池的市场的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重点厂商、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应用领域,不同区域市场等多个维度分析各类细分市场的市场空间、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全面地梳理了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及其的市场份额,以期为业内厂商、相关领域投资者、相关政策制定及决策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市场研究报告,为各类市场研究人员,投资人员,政府部分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支持。

  第1章:报告中对于动力电池的定义及其统计范围,动力电池类型细分市场及应用细分市场定义及发展情况,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历程,动力电池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章: 动力电池市场的产业链情况,包括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中游的主要竞争对手,下游的关键细分市场及其客户名单;

  第3章:全球主要地区及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总体规模(2019-2030年全球市场销量、市场规模,中国产销量及进出口量等数据);

  第4章: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发展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PEST)、行业波特五力分析、行业政策分析以及热点事件对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5章: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分析,包括各厂商销量、销售收入、市场份额、产地分布情况以及行业集中度发展趋势等;

  第9章:全球动力电池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动力电池产品介绍、动力电池的销量、动力电池的销售额、动力电池的价格及SWOT分析及其最新发展动态等。

  第10章:市场动态、行业增长驱动因素、行业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不利及阻碍因素、战略定位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