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 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新闻资讯     |      2024-09-27 12:24

  武冈市: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 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近年来,武冈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以“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为抓手,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目前,全市已建成288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9641个,实际带动就业8422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172人,并且实现了就业与增收的双丰收,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达2.3万余元。

  市委政府强力推动。脱贫攻坚期,湖南省出台《关于加快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后,武冈市立即制定了《关于加快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施方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时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将“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市领导负责抓一个乡镇推进,市直机关及乡镇一把手负责抓一个村推进,层层压实责任。

  政策措施协同引领。对按标准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给予场地、物流、一次性建设、学徒稳岗、就业培训、创业、社保和岗位等方面的补贴,并提供担保、优惠利率等方面的金融扶持。此外,还立足本土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建立了“一村一产业扶持基金”,支持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对254家正常运转六个月以上且符合奖补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奖补资金1532.98万元。

  乡镇商会精准发力。我们充分发挥武冈籍商人遍布海内外的优势,着力于“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尤其注重发挥商会作用,倾力打造“一乡镇一商会”,即每个乡镇都成立一个商会,每个商会都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依托商会建立广泛的人文关系网络。商会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牵线搭桥,整合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

  产业定位因地制宜。我们重点吸引这批企业家回乡创办就业帮扶车间,生产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电子产品及零配件,然后由设在珠三角的总部进行组装、销售,促进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依托的就业帮扶车间因而迅速发展起来,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纳入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中。已经建成的就业帮扶车间主要涉及电子配件组装、服装鞋帽加工、工艺品制作、玩具加工、箱包加工、现代种植养殖等行业。

  资源整合就地取材。我们在兴建易地扶贫搬迁点时,坚持将安置小区的一楼建成厂房或商铺,现在正好用于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不少就业帮扶车间正是利用这些现成的场地快速发展起来的。此外,我们还将一些废弃的旧村部、旧学校加以改造后建成了就业帮扶车间。在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大铺摊子,而是就地取材J9九游会官网,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资源。

  就业上岗以工代训。在总结比较了各类培训形式的基础上,我们主要选择了以工代训模式,即让脱贫人口先上岗就业,再在工作中培训,一边干一边学。政府将培训费直接拨给就业帮扶车间,企业的培训成本获得了补偿。企业通过师傅带学徒或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式,少了中间环节。脱贫劳动力在岗位上培训,上来就是真刀实枪干。政府对培训实际效果好的企业及家庭还给予奖励,更是调动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积极性。

  生产方式灵活多样。就业帮扶车间的生产分散在各个村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甚至在农户私人家中,有的超过100人集中生产,有的只有十几个人,还有的独自在家中生产。在实践中,推行分散生产与统一管理的衔接,生产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生产工序与产品质量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产品通过现代营销体系进入国内外市场。

  结合实际全面覆盖。要解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就要基本上做到村村有就业帮扶车间,让脱贫人口都享有均等机会。因此,我们提出了就业帮扶车间村村全覆盖的目标,但同时又要求全覆盖不是简单追求数量,还要坚持标准,不搞形式主义。在实践中,一是立足于每个地方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二是鼓励有实力、经营好的就业帮扶车间,多开分厂,实行连锁经营;三是明确不论行业只要365天天天能上班就算就业帮扶车间。

  将有为政府力量与有效市场力量有机协同起来、将易地搬迁就业服务与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无缝对接起来、将脱贫人口就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统一起来、将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与党建工作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我们通过这些创新实践,在稳岗就业、带动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