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后市场时代农机零配件迎来第二春市场机会点怎么抓?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已经成长起来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农机零配件产业,但由于零配件产业本身“甘当配角”的行业属性,以致于这个幕后英雄长期以来并不被人们所关注,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近两年,随着农机零配件产业重要性的不断凸显,零配件行业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与此同时中国农机零配件行业神秘的面纱也被掀开,一些人开始关注与研究这个细分行业。
据笔者判断,农机零部件行业紧随主机度过了一个长周期的快速增长之后,随着传统农机产品的饱和和后市场的来临,农机零部件行业也将迎来第二春,在新时期农机零部件行业仍将存在大量的机遇,但需求特点将截然不同,企业需要用全新的面貌去迎接已经到来的变化。
研究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农机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机产品的消费有明显的阶段性,我们将其可以概括为两个特征鲜明的阶段:功能需求阶段和品质需求阶段。
功能需求阶段。从1995年到2012年长周期内,国内农机消费需求是供不应求,这个阶段用户最关注的就是产品基本功能,只要能帮助农民降低劳动强度,只要不耽误农时就是好农机,比如跨区作业收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康拜因、“新疆2”联合收获机,以及三轮农用车、几乎一家一台的小四轮拖拉机等农机,这些产品共同的特征就是简单的功能、结实耐用、高效实用。
品质需求阶段。从2012年至今,随着基本功能农机的普及,国内农机产品从供不应求进入供需平衡,一些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同时用户需求特征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品牌意识觉醒,追求更好的舒适性,对服务的要求更高等,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多的新产品的涌现。
品质需求与功能需求的特征差距明显。从发达国家的农机发展历史看,进入品质需求阶段之后,农机产品将出现产品需求升级、品种细分、品类扩张等明显的特征,以下就详细的剖析这些特点对农机需求带来的影响。
老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农机产品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机产品正从技术、节能、环保、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等多个方向实现升级。通过功能升级和品质升级让老产品重新焕发生机,好的产品升级能牢牢把握用户的需求升级,让用户愿意为产品升级买单。
另一方面看,产品升级往往意味着产品性能、性能的提升,技术含量的提高,当然也伴随着对高端零配件需求的增加。
品类扩张。随着大型农机消费升级阶段性的完成,农机用户的购买能力仍在持续提升,原来作为“非必须”品的农机逐步成为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工具,随着田园文化、农业休闲、观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生活方式的出现,农机甚至会和欧美国家一样,成为一种提高生活品质的休闲工具。
据农机工业协会的数据,当前发达国家有约3500种品类的农机产品,而国内只有1500多种,功能需求阶段,我们只是解决了基本的需求,品质需求时代的到来,将有更多的改善生活品质的非功能型农机产品进入用户的生产生活中,比如家庭用田园管理机、除草机等。
产品功能细分。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减少,而城镇化却带来城镇居民对更健康更有营养的经济性作物、五谷杂粮等农产品的需求,这将带来种植结构的复杂化和品种的多样化,体现在农机的需求上就是需求的多样化,所以农机产品功能将丰富化,产品也将细分,比如微耕机将细分成农田用耕耘机和果园用管理管理机和绿植用的园艺机等,这类产品基本功能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功能细分将拓展产品的使用范围,当然一个又一个蓝海空间也就此打开了。
升级换代对产品提出了完全不同的需求,当然对组合成产品的配件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机、电、液一体化,软硬件结合,智能化集成部件等。
如果说从2004年到2014年的“黄金十年”国内农机化主要解决的是大类作物关键环节的农机化问题的话,那么接下来“后黄金十年”将是解决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和所有农作物全面机械化问题。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随之而来的是需求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时代的来临。
在这个阶段,新崛起的明显产品,比如粮食烘干机、植保无人飞机、青贮收获机等产品,虽然从需求量上无法与动辄数十万台的拖拉机、收获机等大类产品相比,但每个产品数千台、上万台的需求量累加起来,按长尾原理需求量要大于大类产品。
在两年前农机流通协会召开的行业形势分析会上,黑龙江省农机总公司的申佩怀老总反映了一个现象,他说与往年相比,当年黑龙江的进口大型农机配件需求异常火爆,对他们公司来说,今年卖配件很赚钱,这是因为五年前进口的很多大型农机产品进入了大修期。
这种现象并不是黑龙江独有,在新疆地区,早几年进口的大型农机产品也进入了集中大修期,对零配件需求在增加。
相对来讲,在中国,进口农机产品毕竟是少数,大量的产品还是国产货。据统计,当前国内60马力以上中大型拖拉机保有量350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250万台,小型拖拉机2000万台,而这些产品中80%是在2004年到2014年开始农机购置补贴后被用户选择的,这些机器里有约30%-40%将进入集中大修期,在大修期,农机维修配件市场对零件和配件将会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需求周期。
所以对于农机零部件,在后十年,不但主机配件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而且维修市场需求量会有巨大的增长。
看到一个官方的数据:基础零部件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而我国在50%以上。整体来讲,部分主机和成套设备技术存在“空心化”隐患,许多零部件企业只具备按图制件的生产能力而没有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
实际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据笔者了解,国内许多大企业开发新产品时,样机或首批产品的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甚至轴承、链条、胶带等通用型基础部件也要用进口的,等到产品熟化和量产后才逐渐国产化。
但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依靠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以及配套体系健全的产业优势,国内部分零部件厂商凭借技术积累以及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不断突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市场封锁,逐渐进入了高端配套领域,一些产品和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化或准国际化的水平,更有像山东弘宇、中兴机械、生力液压、镇江液压、国瑞液压等细分龙头已经进入了约翰迪尔、爱科、凯斯纽荷兰、久保田、洋马、马斯奇奥、雷肯等跨国大佬的全球化配套体系。
从近几年一拖东方红、雷沃重工、中联重科等大企业推出的新产品看,原来依靠进口高端部件的情况正在减少,国产核心部件对进口部件“深度国产替代”趋势已经走出。
预计在一些高端的变速器、液压件、桥箱、皮带、链条等关键核心部件上,国产的准国际化的农机零部件将对博世、采埃孚、丹佛斯、卡莱、盖茨、坂东形成大面积的“深度国产替代”,高端农机零部件进口数量将不断的下降,国产高端零部件反过来会出口到国外高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原本被博世、采埃孚等霸占的市场。
国内一部分零部件水平已经达到准国际化水平,部分核心部件甚至达到了国际化一流的水平。在浙江温岭、台州、福州等地有为数不少的外向型零部件隐形冠军,这些中小企业在国内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的产品按欧美标准生产,表现在他们不是给国外的一些知名的零部件企业大量的代工,就是已经进入了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的全球配套体系。
随着国内整机技术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国产配件的竞争实力也将水涨船高,国产配件的性价比优势和对整机企业快速响应,决定了后期将有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产品进入跨国大公司的全球化配套体系。
走出国门,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增加销售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和博世、丹佛斯、盖茨等巨头同台竞技,即使技不如人,也能向竞争对手学到真本事。
零部件企业也具有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条件和机会,通过进入整机制造或销售环节,零部件企业能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方面国内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天津勇猛公司的前身是一家汽车变速箱配套企业,2004年国家开始农机购置补贴之后,农机行业开始爆发式增长,勇猛抓住机会适时进入了玉米收获类机械传动系统的配套体系,由于其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稳定,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主流的玉米收获机变速箱配套商,在配套过程中准确预测到玉米收获机行业将会放量增长,于是开始自己生产玉米收获机,并成功的从一个配套企业变成一个整机制造企业,实现企业的蜕变。
对于国内的配套企业,在面对整机企业时,话语权很弱,某种程度上看是被盘剥的对象,甚至是成本和市场风险转嫁的对象,如果能从配套企业变成一个整机制造企业,一是能拉长产业链, 丰富业务,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能力。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天花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突破,尤其是资金的问题,进入资本市场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国内零部件企业也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山东弘宇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资本将为零部件制造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的德国博世、集团j9九游会,日本的爱信精机、江森自控、电装集团,以及国内的万向集团、福耀玻璃,这些企业能将业务做到全球,并拥有数百亿的经营规模,无一不是借助资本的平台,随着山东弘宇进入资本市场,国内将有更多的零部件企业会拥抱资本市场,有些将自己上市,一些将通过并购整合或合作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的体系内。
实力和资本的结合才有望培育国内真正世界级的零部件企业,否则国内零部件企业就只能永远是美国卡莱、盖茨、伊顿,德国采埃孚,日本的坂东等跨国公司的小跟班,永远在产业链低端吃残羹冷炙。
总之,随着国内农机行业升级换代时代到来,农机零配件产业的第二个春天也即将到来,国内农机零配件产业已经由幕后走向前台,农机产品与零部件在产业链中是上下游关系,存在明显的双向共生特征,中国的农机主机要强,必须让零部件产业先强起来,否则中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梦想就只能是梦想,如果想让梦想变成现实,就要打造一个强大的民族农机零部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