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IFCFI 曾湘泉:数字化浪潮中新型就业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

  新闻资讯     |      2024-01-02 17:53

  2023IFCFI 曾湘泉:数字化浪潮中新型就业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内容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IFCFI)”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数字化浪潮已经扑面而来,而且席卷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为就业也提供了很多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我想先说一下数字化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数字的信息化。在上世纪90年代后,从互联网开始出现,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发展带动下,电信、计算机、软件等数字经济基础迅猛发展,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基础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形成了最早的数字化就业形态。我记得1992年第一次去中科院看互联网的展示,大家很激动。

  第二个阶段就是互联网就业阶段,它的商业模式和传统产业网络化转型,催生了大量的基本互联网操作技能并将其同传统生产和服务结合起来的就业形态,如网络搜索技术人员、网络邮箱技术人员、新闻门户网站编辑和程序员,BBS网络论坛客服、网购客服等等,这和我刚讲的互联网的诞生有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后出现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加速营运用于生产和服务中。第四次工业在2016年在法国经济学俱乐部召开一次会议,邀请了全球200多个专家。我有幸也参加了这个会,有三千多人参与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新经济,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手机对全球劳动市场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平台的就业发展的新模式,像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内容平台,电商平台、劳务平台等。

  数字化就业还有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技术化,就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技术与技能,根据美团做的一个研究,今天的外卖骑手,不仅需要有数字技能、时空规划技能,还特别强调非认知技能、情绪控制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以及应对突发问题和异常情况的能力。比如外卖骑手和保安、门卫的冲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除了硬技能,软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第二个特征是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被赋能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导致现有的设计、供应、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被优化,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第三个特征是服务化,数字技能赋能下,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数字娱乐等服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第四个特征就是个性化,互联网+零工经济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喜欢从事灵活自由的工作,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重视自由和平等,谋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爱好、时间分配等选择自由的工作方式。

  其实灵活就业这个概念是一个中国概念,国外没有这个概念。灵活就业是一个中性词,在国际上的就业领域研究中,最初叫非正规就业,Informal employment,像中国讲的个体户、自营就业,还包括微型企业、家庭服务。平台就业和传统大工业时代的集中就业、单位就业确实不大一样,现在把这种就业叫非标准就业,在2017年国际劳动组织委托我们在中国做了研究。中国人叫灵活就业已经很普遍,很流行,很难改了。可是灵活存在的问题是很难界定,比如1994年惠普在中国当时的办公模式就很灵活,很多人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已经灵活就业了。我下面讲的一些数据和研究,实际也不是很严谨,但可以用现在的非标准就业,再加上非正规就业,新型的灵活就业应该是非标准就业。

  这里主要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轮子”经济,两个轮子外卖,三个轮子快递,四个轮子出行。两个轮子外卖,包括商户推广运营师、点评达人等。美团在2018年做了研究,说美团带动了1960万就业机会,有270万外卖骑手通过美团点评平台获得收入。饿了么也是很重要的,在2021年有数据说,有114万人通过此平台获得稳定收入。三个轮子是快递,权威的数据现在国家统计也没有,有一些数据现在也没有公布,比如劳动调查数据从2022年做的新经济调查,这个数据中间讲到有320万快递员。轮子出行大家知道最大平台是滴滴,创造1826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这里面涉及到兼职和全职。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在做的一项研究,叫数字文化产业。我们当时做了游戏、电竞、直播和网络文学平台相关的研究。腾讯有一个阅文计划,这几个都是有相互关联的,游戏可以给文学提供很多素材。直播主要是三类,一类是电商直播,电商直播我自己觉得是从线下转到线上。在线上还有一个是游戏的直播,另一个就是泛娱乐直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变化很大,那天演出协会会长讲了,最近大家看抖音有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专业人上来了,你们看演出的小提琴推广,那些人水平非常高,是主动要求他们到平台上来,要占领这个阵地,所以这个变化非常大。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我们研究它的就业创造机制,它的核心层、衍生层、知识层j9九游,带动就业都做了很详细的报告,计量的模型建立,包括现场访谈,数量的估计,做下来有一个数据,大概是3000多万人,包括专职和兼职,全职大概1145万,规模很大,这是2020年的数据反映出来是这样的情况。

  从行业分布来讲,新型灵活就业岗位就是交通、物流、运输,就是“轮子”经济。第二就是文化、传播、娱乐,就是数字文化产业,这两个占的比重比较大,后面还有服务业,电子互联网等IT,这些比重后面比较小。

  关于数字化就业面临的一些挑战,慢慢对这个问题虽然有研究,但包括政策层面我个人认为现在进展还是有限的,因为很多问题还是很复杂的。大家看美国的情况,比如像对Uber的看法也在变,在研究中有一些难点,非标准就业和传统就业不一样,它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是大家想一想,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并不是说不是一个工作者。但没有雇主怎么建立合作关系呢。但是有一些结论很清楚,比如我们现在对就业来讲,数字化以后,特别是人工智能以后对就业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就是创造很多就业,我们叫互补效应,比如与电商有相关的快递、客户服务、数字技术系统维护等等。但是有替代效应,现在的数字化过程中,自动化大量替代了劳动,像富士康在深圳有一个工厂,大概开始有300多人,现在只有18人。我们在很多地方,包括北京,可以看到无人商店出现,人民大学里就有无人商店,经常没人,你最后扫码结账就完了,确实减少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这也是很多人现在很担忧的事情。电商对线下商场构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其实对房地产有影响。我们研究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研究电商,觉得电商这个问题很复杂,当然它也创造了大量岗位,同时也消灭了很多岗位。还有一些行业,现在开始显现,我最近在做高校毕业生金融业就业指引研究,这是团中央基金会的研究,很多同学愿意学金融,但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和泛资管这些行业里未来有非常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看到银行的柜员、客户经理、业务经理将来会大幅度减少,甚至会消失。而我们调查发现,大量需要中台后台数字化,数字金融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既懂金融又懂数字化。实际上这个替代效应,特别是结构的变动,我自己觉得可能是总量上不一定减少多少,但是结构影响太大了,10年20年以后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第二,就业极化,在前些年世行招聘平台到中国做了一次报告,其实美国人对90年代以后的结构都做过研究,中等技能技术被替代风险非常大,是两极走,一块是极端,数字民工、数字奴隶都出来,都是电影学艺术学家用这个概念,因为大家知道ChatGPT最后要做数据标注,我们现在做知识分类,你要做数据标注,很多都是非常辛苦非常简单的工作,但这需要很多人,这是一个极化。还有一个方面,美国前些年做了一个数据分析,现在叫AI。ChatGPT有10个适应低和适应高的职位,考古肯定是适应低的,不可能用ChatGPT挖墓是吧,盲人医疗等都属于这种情况;但也可以代替很多岗位,比如ChatGPT适应高的职业,编辑、校对员、公证员,这些岗位将来都会消失。

  第三,收入极化,我们说就业极化,最大的差异是收入极化,全球来讲,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这是很大的问题,国外有很多研究,中国也有一些问题。

  就业稳定性弱,劳动关系治理难度大。因为以前叫“灵活就业”,2000年以后,那时候的灵活就业和现在的灵活就业确实不一样。那时候大部分都是被动的,现在可以自由选择。我在广东时也访谈过一些人,湖北有个985大学毕业生,后来不做了,去做平台。这是他有兴趣,不是因为生活困难去的。我们去研究泛娱乐平台里,收入有很高的,有一个月二十万的,也有只能赚几百元的,差距很大。现在所谓的劳动关系问题,还没有破解。

  有些东西还是不错的。比如北京、上海这种大中城市交通拥挤,是不是可以像国外很多国家那样实行远程办公?中国面临人口的变化,数量急剧地下降,怎么稳定提高劳动参与率,可以通过远程工作的方式提高女性劳动参与,减少通勤,缓解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这还是绝对重要的平衡意义。

  我们去调研、访谈,做一些数据分析,现在的直播、电竞,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还是任重道远,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就业单位,没人管。中介组织只是和他签个合同,其实也没人管。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没有跟上。

  总的来讲,传统主播学历比较低,现在要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高学历化方向发展,要形成规范化的职业素养,以优化直播内容和行业规范。

  我们建议,将来应该做个平台企业的就业管理。就是平台企业的就业和其他就业不大一样。中国灵活就业现在比重数据非常大,2亿多,城市一共4亿多人,一半都是灵活就业,这个地带变成真空,现行的法律、现行的规制都不适用时怎么去做。全职的情况我认为要社保覆盖,但将来比例越来越高时,这是个问题。对平台企业注册登记,要增加用工规范性要求。

  有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现在讨论这些问题要基于大数据。大数据现在面临的问题很突出,整个就业领域,包括游戏、电竞、直播里很多数据其实没有,我们去做这些判断,做政策制定都要基于有些研究。但如果没有数据,研究怎么做呢?这个问题现在还是很突出的,我们呼吁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